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聘請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主要是保證監測的公正和真實性,但新京報記者相繼臥底西安、太原兩家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發現他們經常弄虛作假,通過偽造、篡改監測數據,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等方式,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
全文5484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新京報調查組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
“只測兩個排氣口,剩下的全部造假。”盡管良心不安,采樣員張林最終還是按照領導的吩咐,編造了排污企業“不超標”的監測數據。
作為西安一家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的采樣員,前往排污企業采集廢氣和廢水等樣品是他的日常工作,但類似的監測造假,也成了他和同事們的家常便飯:即使認真采樣,拿回去給實驗室,分析出的結果超標的話,他們還是會按照被監測企業的要求,把數據改成合格。
“第三方環境監測十多年前就有,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地方需要第三方環境監測。”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研究員曹曉凡說,如今從建設項目開工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到項目建設竣工的自主驗收,以及排污單位申請排污許可證,甚至基層縣區環保部門執法檢查,都需要聘請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對水、土壤和大氣等進行監測。
聘請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主要是保證監測的公正和真實性,但新京報記者相繼臥底西安、太原兩家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發現他們經常弄虛作假,通過偽造、篡改監測數據,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等方式,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
針對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多發的情況,在今年2月初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已被列入生態環境部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拿自來水替代醫療污水水樣
張林就職的公司名叫西安科納檢測校準有限公司,它成立于2018年,公開信息顯示,它是經陜西省質監局資質認定的從事第三方環境監(檢)測的專業機構,業務范圍包括水質監測、空氣監測和固廢監測、噪聲監測等。
該公司規模不大,只有二三十人,按要求配備了各種實驗室,占據了所在辦公樓的一整層。今年6月下旬,新京報記者通過網絡應聘進入該公司,成為一名環境采樣員。
按照該公司的業務流程,接到任務后,公司一般會派出采樣員前往排污企業采樣,采樣員帶回樣品后交由實驗室分析化驗,最后根據化驗結果出具監測報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遇到有些廢氣監測任務,采樣員需要使用便攜式分析儀器,在現場測出一部分污染物數據,水質監測,則需采集污水樣品帶回實驗室化驗分析。
在業內人士看來,采樣工作是整個環境監測的基礎,一旦采樣出了問題,最后報告的可信度就會大大降低。然而,新京報記者在科納檢測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盡管這家公司標榜自己行為公正,服務規范,但在實際采樣中卻經常弄虛作假。
7月1日,科納檢測的一名采樣人員和臥底記者一起前往咸陽市維樂口腔診所采集醫療污水水樣。正常情況下,采集污水樣品,一般要在污水處理設備的排水口取樣,然而這家診所用來處理醫療污水的環保設備只是擺設,醫療污水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了出去。
“一直沒用,電源都沒打開過。”該診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此毫不掩飾。
由于污水處理設備一直并未啟用,其排水口基本沒有水排出。于是,采樣員想了個辦法,直接端來一盆自來水灌進醫療污水處理設備,然后從其排水口取了“污水樣本”。
“用自來水代替醫療污水,會不會影響監測結果?”對于記者的疑問,這名采樣員稱不必太認真:不管采什么樣的水,最后得出的結論都會是“合格”,因為即便水樣不合格,后面數值還是會改到合格。
而在6月29日的一次采樣中,與新京報記者一同在一家紙箱廠采樣的采樣員,在接到同事電話后,現場多采了兩個氣袋的空氣樣品,作為另一家被監測單位的樣品送回檢測分析。
監測儀器留造假“后門”篡改數據
除了采樣造假,該公司現場監測數據,也能被篡改。
6月26日,臥底記者與一名采樣員前往西安永成混凝土攪拌工程有限公司進行廢氣監測。這家混凝土攪拌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該公司按照環保要求安裝了除塵器,此次任務即是對處理后的廢氣進行監測,確定其是否符合排放標準。
上午11點多,記者和科納檢測公司的一名采樣人員一起來到這家公司,攪拌廠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時除塵器并未啟動,“往里打灰(添加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時候才開,一般情況下不開”。盡管攪拌廠沒有正常生產,與記者同行的采樣人員表示不重要,告訴廠方只打開除塵器就行,于是,廢氣監測便在攪拌廠沒有正常生產的情況下開始了。
與采集廢水不同,廢氣監測時,一部分數據在現場監測時會直接在儀器上生成。為了保證數據真實準確,這些儀器的原始數據后期需要打印出來留檔。
這家攪拌廠共設有八個除塵器排氣筒,按照采樣任務要求,一個排氣筒需要一天監測3次,每次連續監測半小時,形成3組監測數據,也就是說8個排氣筒一共需要24組數據,然而,采樣員只實際監測2組數據,編造了余下的22組數據。
“領導讓我編的,他讓每個排氣筒測一組數據,剩下的數據回去編,我在此基礎上又多編了幾組。”他說。
需要存檔的實時監測數據,是如何編纂出來的呢?
在熟悉該公司工作情況后,新京報記者發現,采樣人員之所以可以隨意編造數據,在于其使用的廢氣監測儀器留有“后門”:只要輸入密碼,就能更改其中任意監測數值。比如采樣時長原本只有1秒,可以改成30分鐘,其他包括煙溫、濕度、大氣壓、工況體積和標況體積等在內的數據均可以隨意更改。
生態環境部制定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第十三條中明確規定,監測儀器設備應當具備防止修改、偽造監測數據的功能。
很明顯,此設備違反了上述規定。
記者注意到,這家公司采樣人員使用的廢氣監測儀器,是由青島明華電子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YQ3000-D型大流量煙塵(氣)測試儀,科納檢測公司共有三臺這一型號的儀器,機身張貼的合格證顯示,這三臺儀器都在一年之內經過專業機構的檢驗校準。另外合格證上也標注了三臺儀器的出廠編號,分別為“5548190909”“5549190909”“5555210611”,編號都是十位數,前兩位均為“55”,其中后六位代表出廠日期,“190909”即2019年9月9日,出廠編號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數看似并不代表什么,但這三臺機器的秘密,就分別藏在“48”“49”和“55”這幾組數字中間。
在科納檢測工作一周之后,其中一名采樣員才向記者透露了更改原始數據的密碼。“比如這臺儀器的編號是5548190909,第三位和第四位是‘48’,儀器里顯示今天是1號,日期就是‘01’,那這臺儀器的密碼就是‘0148’,密碼每天都不一樣,明天是2號,密碼就是‘0248’”。
按照這名采樣員所說,新京報記者在儀器上輸入密碼后,所查詢的數據便進入可更改的狀態,各項數值均可改動并保存。而另兩臺機器,也可按照相同規律操作。
記者在臥底期間發現,科納檢測公司的辦公室里,幾乎每天都有人使用那三臺煙氣測試儀篡改、編造數據,同事和領導對此都習以為常。
▲從廢氣監測儀器上打印出來的現場監測記錄單據,其多項數值均經過篡改。新京報調查組 攝
污染物超標數十倍仍可合格
▲7月11日,在山西新鴻順能源有限公司,現場監測儀器顯示,其中一個管道排放的廢氣中二氧化硫含量達到1600mg/m3,超標四十多倍。新京報調查組 攝
▲7月13日,山西方創環境檢測有限公司的采樣員采樣時,直接將采樣器擺放在賓館房間內采集廢氣樣本。新京報調查組 攝
“包合格”成監測行業潛規則
▲7月13日,山西方創環境檢測有限公司的采樣員前往一處灰場采樣時,壓根沒有為采樣器接通電源,只擺拍了假裝在采樣的照片就迅速離開。新京報調查組 攝
“監測造假根源在于排污企業”
值班編輯 李加減 康嘻嘻
來源:新京報,信息轉載、分享文章旨在進行技術交流和探討,與本站立場無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后臺管理人員做刪稿處理;